摘要: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首先,周慧敏老师交流的主题为“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周老师主要交流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出发到成长——公开课的心路历程”“艺术”与“生活”——公开课与家常课”“有教有研——公开课的成果孵化”。插柳栽花育研究,寻药炼丹谋发展最后,张凌敏老师交流的主题为“插柳栽花悟研究寻药炼丹谋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学、心理学认为,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要经历“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五个阶段。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校教师不断反思与提升,形成了各类研究经验与成果。11月11日下午15:45,东昌中学第93期东昌论坛如期举行,主题为“研途,成长风景独好”。本次论坛由发展处副主任乔瑜老师主持,周慧敏、仇智侃、张凌敏三位老师交流分享。
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首先,周慧敏老师交流的主题为“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成长的支点?周老师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入职的9年中,她开设了12节区级以上的公开课。两次看似“失败”的公开课触发了周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并转换了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上公开课,发现反而更能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周老师主要交流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出发到成长——公开课的心路历程”“艺术”与“生活”——公开课与家常课”“有教有研——公开课的成果孵化”。周老师讲到,家常课是公开课的扎实根基,公开课是家常课的“诗与远方”。事实上无论面对公开课还是比赛,将其视为提升自我和相互学习的机会,或许更容易卸下心理负担,更利于成长和进步。周老师不仅通过勇于开设公开课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将公开课中的收获与启迪赋能了家常课,使家常课也常上常新、与时俱进。不断切磋、研讨、设计、实践、反思,循环往复,从而不断飞跃、演绎出自己的特色和见解。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在摸索中前行
俗话说:“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走得更远”。仇智侃老师在多个学习共同体中做出了专业成长探索,收获颇丰、成长飞速。仇智侃老师交流的主题为“在摸索中前行”。仇老师从纵、横两个维度展开了专业发展的追求。纵向是,通过参加区名师基地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精进,或许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难熬的,但是只有敢于吐故纳新,才能迎来真正的成长。横向是结合学校金融素养培育特色发展的需要,仇老师在金融慕课团队、金融读本编写团队、《Z世代金融理财一本通》编写团队、特色教研组团队中潜心研究、研讨交流、深耕细作,实现了成功跨界。仇老师提到,“先博后约”还是“先专后博”,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跨学科、跨领域的钻研和实践,使仇老师认识到跨学科跨领域可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我们扩展认知边界,激发思维和能力的迁移,积累教学素材,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插柳栽花育研究,寻药炼丹谋发展
最后,张凌敏老师交流的主题为“插柳栽花悟研究寻药炼丹谋发展”。张老师从“主动发现兴趣”“被动纳入项目”谈了自己无心插柳式地进入课题研究领域,又从“树立科研意识”“发现科研方向”两个方面谈了有心栽花式地寻找课题研究途径,从“借鉴学习网络成果与工具”“借鉴学习同行课题与论文”谈了自己高山寻药式的借鉴各类优秀成果。课题研究,这是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张老师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无心插柳式地进入了课题研究的领域,并一发不可收拾,越研越透,开发制作的《张口胡说〈红楼梦〉》节目也越来越受欢迎。张老师还参与到学校课题和项目研究之中。张老师以积极学习的心态沉浸其中,成长迅速。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张老师给出了寻找课题研究路径的建议:首先需要树立科研意识,其次通过向前沿理论学、向专家同行学、向教学实践学、向校本研修学四条路径以发现科研方向。并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学会借鉴各类优秀成果和沉潜下来对研究进行总结和提炼,沉下心撰写论文、报告或者进行实践转化,才能使自己实现真正的提升。同时反哺教育教学实际,为教育教学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三位教师的精彩发言赢得全场掌声不断。无论是通过公开课的磨砺不断提升自我,抑或是在学习共同体中研讨交流、倔强成长,还是通过课题研究锤炼自我实现精进,事实上都离不开发自内心的成长愿望、积极地实践和深入地钻研。这既是一个锲而不舍的探索过程,也是负重前行的修炼过程。愿我们适当给自己一些挑战以拓展深度和广度,更有温度和风度地行走在生命的成长和专业的发展之路上。研途,成长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