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革命家刘少奇、任弼时在外国语学社完成了思想上的重要转化,确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踏上了革命道路。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建立102年之际,2022年9月28日,一场名为“启程——外国语学社与青年刘少奇、任弼时”上海·湖南两地三馆连线直播活动,也如期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举行。
位于黄浦区渔阳里6号,有着这样一间教室,面积不大且十分简陋,只有一块不大的黑板和数张木课桌。然而就是在这样一间不起眼的教室里,却诞生了刘少奇、任弼时等一批出色的革命家。这就是上海外国语学社,它是团中央机关重要阵地,与团中央机关相邻,1920年9月于此开设“外国语学社”,同时在《民国日报》上公开刊登招生广告,主要输送有志青年赴俄学习,培养造就革命人才,是中共最早的干部学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社因陋就简,将外语教育和马列主义教育相结合,探索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方式。进步青年在此学习革命理论知识和外语,并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领导下进行革命实践。
外国语学社在党团组织创建时期,对于团结进步青年,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扩大党和团的组织以及在掩护党和团组织的革命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外国语学社请最早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给学员们讲解《宣言》,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这是刘少奇、任弼时正式接触共产主义理论学习的第一课。这一时期刘少奇、任弼时大量接触并学习了革命读物并参加了大量工运实践。革命家刘少奇、任弼时在外国语学社完成了思想上的重要转化,确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踏上了革命道路。
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建立102年之际,2022年9月28日,一场名为“启程——外国语学社与青年刘少奇、任弼时”上海·湖南两地三馆连线直播活动,也如期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举行。直播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指导,共青团上海市黄浦区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承办,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任弼时纪念馆协办,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张亚玲、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陈诗敏、任弼时纪念馆的谢晟祺三位讲解员,为大家讲述外国语学社与青年刘少奇、任弼时的感人故事。
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直播激励青年要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先驱精神,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铸就高尚品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不懈奋斗。引领新时代的团员青年建功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